1. PLoS ONE:有規律地鍛煉或是永葆青春的一劑良藥
隨著年齡增長,機體行走和平衡變得越來越困難,但對于老年人而言,行走和保持平衡卻非常有必要;不積極鍛煉的老年人常常會增加自身的患病、入院治療及殘疾的風險,那么運動到底能帶來多大改變呢?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PLOS O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塔夫茨大學營養與研究中心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對于經常靜坐的人群而言,每周至少有規律地進行48分鐘體育鍛煉對于機體的功能能夠帶來巨大好處,同時還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個體殘疾的風險。
研究者Jean Mayer博士表示,往往有一些人想要保持健康的體魄,獨立生活,但他們往往會失去自己的健康;這項研究中,我們通過研究證實了,體育鍛煉或能幫助有效預防機體運動性的丟失,而且小小地增加體育鍛煉或許能夠產生較大的效應。研究者們對年齡在70-89歲的1635名男性和女性進行了平均2.6年的跟蹤調查分析,其中一半參與者被隨機指定進行步行、基于步行的力量、靈活性和平衡性訓練程序中,同時讓另外一半參與者參加健康教育討論會;所有參與者在研究初期身體機能水平均較低,在開始研究前的一個月里,參與者每周進行進行不超過20分鐘有規律地體育鍛煉。
研究者發現,老年人鍛煉地越多,其機體功能表現越好,每周進行至少48分鐘體育鍛煉的參與者往往能夠最大化地預防機體主要運動能力的缺失。最后研究者Fielding說道,有規律地體育鍛煉往往能給老年人帶來諸多益處,而且能夠有效降低老娘個體患多種疾病的風險,隨著年齡增長,如果我們想要減少肌肉損失、想要預防機體功能減退以及獨立性喪失,那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保持良好的鍛煉習慣。
2. PSE:為何有些人會討厭鍛煉?罪魁禍首竟是DNA
日前,一項發表在國際雜志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表示,如果去健身房能夠讓你更加愁眉苦臉的話,那么你天生可能就不喜歡運動。至少有一部分喜歡/不喜歡運動的人機體的運動習慣或許都是遺傳下來的。
研究者Nienke Schutte表示,喜歡鍛煉的人往往會花費較多的時間去鍛煉,因此開發新型的干預手段或許就能夠幫助那些天生不愛鍛煉的人增強運動并體會運動所帶來的快樂。盡管人們普遍認為鍛煉會讓機體變得更加健康,但有時候或許并不總是這樣。人們在鍛煉期間和鍛煉后的感受方式或許存在較大的差別。
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讓青少年雙胞胎進行20分鐘循環的鍛煉測試以及20分鐘的跑臺運動,在鍛煉期間和鍛煉之后詢問個體的鍛煉感受;結果表明,由于機體遺傳因素不同,個體在鍛煉的主觀經驗中或許存在高達37%的差異。這項研究包括115對單卵雙胞胎、111對異卵雙生及35對非孿生同胞,所有參與者均完成了20分鐘靜止自行車的騎行鍛煉以及20分鐘的跑臺鍛煉,每次鍛煉過程中參與者都會被詢問自身的感受,以及是否鍛煉會讓他們變得更加有能量、緊張等感受。
最終,研究人員評估了引發12%-37%的運動樂趣差異的個體機體的遺傳易感性,如果參與者表示非常喜歡運動,那么其通常也會進行較多的運動。研究者強調道,他們所發現的僅僅是鍛煉樂趣和機體遺傳性之間的簡單關系,而并非是一種因果關聯;但一個重要的結論就是,一種讓人們鍛煉的一刀切方法似乎并不是有效的,如今研究人員知道在鍛煉期間和鍛煉后個體的感受或許是可遺傳的,因此他們就像尋找在該過程中發揮作用的真正基因是什么。
研究者Maddux表示,確認運動樂趣背后的遺傳因素或許會給個體帶來實際的意義,甚至在并不知道哪些基因參與的情況下;我們或許并不需要鑒別出引發個體對鍛煉感受差異的基因,清楚知曉遺傳因素在其中所扮演的關鍵作用或許能夠幫助那些高強度鍛煉引發不適的人群減少他們的自責表現。
3. 如何精確測量體育鍛煉消耗的卡路里?
我們一天從早到晚無時無刻不在消耗著卡路里。一些動作,例如靜坐,能夠保持身體處于基本狀態,而當我們劇烈運動的時候消耗的卡路里是平時的10倍。